憂鬱是什麼?
你聽說過憂鬱症嗎?有很高的機率是,你有。近年來,「憂鬱症」一詞越來越常出現在新聞媒體上,在網路上更是時常被提及。或許,你有親友患有或曾患有憂鬱症,又或許,只是你不知道而已。但憂鬱症到底是什麼呢?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感到失落難過的時候,或許是工作不順、告白失敗、或是學業困難,這些難受的經驗跟憂鬱症又有何不同呢?
和一般的心情抑鬱不同的是,憂鬱症在臨床上有一定的診斷標準,最顯著的是長期而無法擺脫的情緒低潮或對生活不感興趣,並且嚴重影響生活。憂鬱症並不像有時心情不好時,只要出去玩、和朋友聊一聊、哭一場、打遊戲、或是下午茶時多吃塊蛋糕,然後過幾天就好了。事實上,憂鬱症不只是一種心理的狀態,也包含許多生理的症狀。
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公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(DSM-5),憂鬱情緒相關的精神科診斷包括:重鬱症(即一般常說的憂鬱症)、持續性憂鬱症(又稱輕鬱症)、經前期情緒障礙症等等。
DSM-5中,重鬱症的診斷標準為:
在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內,出現以下九種徵狀中的五項,並且持續超過兩個禮拜,且必須包括(1)憂鬱情緒或(2)興趣或愉悅感喪失的其中一項:
(1)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都呈現憂鬱情緒
(2)一天的大多數時間,喪失對於幾乎全部的活動的興趣或愉悅感
(3)體重或食欲的顯著變化
(4)持續的失眠或睡眠過多
(5)持續的精神運動性變化,意指過於激動或反應遲滯
(6)失去活力或疲倦
(7)認為自己毫無價值或過分的罪惡感
(8)專注力減退,亦可表現為難以做出決斷
(9)反覆出現死亡想法、自殺意念或自殺嘗試
而且以上徵狀無法以其他身心理病症或藥物效果解釋。
(如果你持續有自殺的想法,請務必向可信任的親友求助,或撥打以下專線:免費政府專線 1925、免費民間專線1995、同志諮詢熱線(02)2392-1970。)
重鬱症也可能伴隨著其他身心理症狀,如:易怒、羞恥感、恐慌、或原因不明的身體疼痛、頭昏腦脹,並會使人難以完成許多日常要務,例如上班、照顧小孩,甚至提不起勁出門、洗頭洗澡、好好吃飯。
如果你自覺可能患有憂鬱症,請向專業醫師或諮商師求助,在臺灣通常是掛「身心科」或「精神科」。如果你周遭的人可能或患有憂鬱症,請給予無條件的支持,不要認為他是在無理取鬧或尋求關注,鼓勵及支持他就醫,並且照顧好自身,才能給予持續的支持。
憂鬱症雖然痛苦,但科學家已研究出許多治療方法,包括藥物治療、心理治療及其他治療(電痙攣治療(ECT)、跨顱磁刺激(TMS)、照光治療)。在持續治療下,多數人的症狀在一到三個月後都會有所改善。
最重要的是,不要需要因此感到羞恥。不要遲疑,向專業人士求救,讓他們幫你走出憂鬱黑洞。
參考資料:
衛福部憂鬱情緒障礙自助手冊
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網站
新竹台大分院網站
臺灣同志諮詢熱線網站
小鬱亂入網站